2018年7月29日 星期日

【讀書】伊能靜《索多瑪城》


決定離開城市的那天,她把日記剪成一片一片,像一場不斷飛落,但是從此絕響的雪,然後,她點上火焰,那些用徹日徹夜精雕細琢書寫出來的文字一瞬間都美得支離破碎,像在雪地裡浴火的花屑,每一朵都艷麗的皮開肉綻:憂傷的肢解的記憶,飽滿女人身體的香甜。


下雨了……。她說。


這個城市太過憂傷,因為太愛這個城市/誠實的男子,所以被她愛過的男人都被愛的不堪負荷。


鏡子裡,女人發現自己過了可以揮霍愛慾的年紀,只是偶爾在藥物裡找到一種迷離的幻覺:粉紅色的藥力與藥粒,過度相互超連結與重疊,交歡之後,她像是被餵飽的小貓,而心裡飢渴,如同久未進食的獸。


親愛的你,你想像過,大提琴其實是個美得要死的女體嗎?如果他只記得演奏大提琴而忘了她,如果他在字裡行間沉醉,將她忘在記憶的背後。


是的,書寫的目的其實不是記憶,而是為了遺忘。如果燒掉的話,說不定會忘的更徹底,更痛徹心扉。


「我愛你,然而這句話永恆絕版。」如果女人還沒找到自己的出路。如果女人決定迷路。


也許,讀/獨/毒伊能靜的《索多瑪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把自己等同於女子。

在女人的國界裡,不須邊境和結界,只需要愛與被愛。一旦愛上了癮,便永遠被刻上被愛所毒、被愛所獨的印記:在安靜裡喧嘩,在喧嘩裡沉默,在沉默裡緩慢不甘的老去,在老去的時候回憶,直到那些美麗的記憶都美得要死。


她說,索多瑪城是神所要摧毀的城市。但你知道羅德為什麼要回頭嗎?

也許是因為,羅德始終不是天使,而是慾火焚身地把身體輕盈展開,等著惡魔忘情的,徹日徹夜地把自己挺進去。


作者:伊能靜 譯者:
出版社:聯合文學出版社
ISBN:9575224558
出版日:92年12月12日

中文平裝版

2018年7月24日 星期二

可頌是一種被愛的感覺

可頌是一種被愛的感覺。

在皺褶之後仍有皺褶,中間是一道烤後的乾香,有時候覺得可頌不像麵包,比較像是許多麵皮交疊捲心的結果。少了整圓、一體成型的步驟,倒有眾志成城、相互成全的交疊感。

和圓麵包所展現的濕潤、膨發、酥軟或緻密的質地不同,可頌的中心是彎成月亮型狀的一道空氣為軸,麵包如兩本書的書頁相交層層疊合,烘烤後並不形成海綿般的結構體,卻發展成酥皮的口感:加熱後柔軟如雲,放涼後結實起來,奶油香氣始終均勻遍布,融融的化開。滑入胃底後化成自胸臆由衷肺腑的讚嘆:「啊~~!!」。空氣中有懶洋洋的風聲。

相傳可頌的形狀仿自號角,號角最初用以引渡迷霧中的船隻及發訊息之用,那麼形似號角的可頌是否也召喚什麼,於是胸口莫名泛起一種暖暖的被愛的感覺?

#熟男日常
#過於敏感
#聊聊吃的







2018年7月20日 星期五

味噌湯泡飯





取一碗飯,澆上味噌湯。味噌湯的鹹味迅即被米的顆粒吸收,米也隨之軟化、濕潤。有時候湯料有豆腐、柴魚、小魚乾或蛋,算不上一道料理,但很能填肚。

有時候並不想吃白白的乾飯,但粥已成糊狀的飯麋,湯泡飯倒維持著粒粒分明的感覺。記得有一陣子生活比較辛苦,買來味噌,用熱水煮湯汁配飯,切碎打工地方的火鍋料的邊邊角角如肉皮、菜邊、豆皮或豬骨,看起來還是很豐富。

這個方法有時候也很能處理「剩下食材」,加了蛋的味噌湯,很能吸納食材的特色,然後看起來就很豐富。那會讓人覺得很感激:不管任何時候總還有暖湯熱飯可以填胃,心態上也會比較積極。

賣豬排飯的地方通常會有味噌湯,經常是留一些飯和湯弄成泡飯。依稀記得小時後吃泡飯會被同桌的長輩說項責備挨棍子,後來大概長到「管不動了」的時候作罷。終於可以安心的湯泡飯了。

把味噌湯澆在飯上,於是可以渡過「吃不多也能有飽足感」的時光,那時便明白一個道理:單一也能變得很充實。放手能擁有更多。要把手放開才能迎接一個擁抱。

然後學會:感激、謙卑,以及簡單的幸福。

#熟男日常
#聊聊吃的
#老掉牙故事

2018年7月19日 星期四

【讀書】夏本奇博愛雅《三條飛魚》



海浪是這個樣子的:飛魚季,達悟族的男子離開家裡,心裡一邊惦記著愛情,一邊在夜間,義無反顧地划船向海洋駛去。古老的祖訓既是祝福也是咒語:他們為生態保留了一種傳統歌謠式的,生生不息的對待方式,這便必須節制個人的慾望了。

在節制的愛裡,你能想像新婚的男女如何想念彼此,每天相見,卻不能抱在一起的那種不甘心嗎?

2
女子的歌: 

有一首歌也許是這樣唱的:我記得海,我記得男子穿丁字褲努力工作的樣子,我記得男人精赤的裸背滴下汗水,我記得他是我的男人。

我記得芋頭和地瓜,我記得魚,我記得如何協調水和火,我記得我的本分,我記得要嚴守祖訓,我記得,我是他的女人。

我記得怎麼把夢剪下,穿過沒有燈的夜路,如果不小心跌倒了,那還是要站起來繼續往前走。

3
男子的歌:

在槳上插十字的蘆葦,在夜裡我們點火。釣到第三條飛魚就好我們返航,我們喝加了肉片的地瓜湯和飛魚湯。

卸下古老的護甲,我們的肌肉強壯,線條賁張,飛魚季後的夜,聽見竹床上 發出搖晃的聲音:有愛在那裡,女人閉上眼睛,我撤日徹夜把豐富的愛注入女人體內,當成永恆的盟誓。


達悟人的歌: 

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

是的有天我會回到海洋的回抱裡去,我的海,我回來給你抱。



作者:夏本奇伯愛雅 譯者: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957325171X
出版日:93年04月01日
中文平裝版

2018年7月16日 星期一

魔術時刻



總也有那個魔術時刻。例如幾男幾女相偕去某深山溪谷,只為了騎自行車上山騎到口吐白沫、在河谷溯溪企圖奮勇逆水而上,和寧靜自處的山行不同,更多人聲與喧嘩。也許烤肉,也許並不:但烤肉醬甜香霸氣四溢,衝破素來持守良好的熱量、含鈉量、脂肪含量的理智警戒線,管他的先吃幾口再說。下次多運動就好了。


通常會行為舉止比以往癲狂一些:例如素不作菜的人突然賢妻良母新新好男人有讚嘆手藝,安靜無聲沉默不語者突然歌聲嘹亮,無視荒腔走調玻璃會破小鳥掉下來,時間感變得反差:夜貓早早就寢,然後平日早睡的人徹夜看月亮。


當然還是有素來習慣:負責導航的人還是在帶路,迷路的傢伙照樣盡責迷路。但叫擅長迷路聞名的人負責導航到底是怎樣的概念?幸好google map始終沒有失靈,連上藍芽喇叭與同步功能,沿路盡責的「往前」「左轉」「450公尺之後前方右轉」,科技進步迷路沒關係,在網路可及的覆蓋範圍,可以很依賴的跟著走,迷路了還可以呼叫uber。


在溪谷曬月亮,覺得自己好像變得白皙亮麗了起來。那種莫名的水聲會不會和海浪有類似的聲吶?


到底那種魔術時刻是怎樣開始的,是否啟蒙於於學齡年紀校外教學之類的活動?例如一群人去某深山溪谷烤肉過夜露營,唱奇怪歌謠,玩團康遊戲。總有人想要夜遊,然後被輔導員之類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趕回帳篷睡袋裡。


但事實上早就知道可以祕密先睡好到三點起床:夜還在夜,但監視者睡成一片。輕易突破防守線成功,夜遊夜到日光微亮,日初破曉之後再回來裝睡。


通常那是獨自一人或偶有三三兩兩,是在那個時刻記得「安靜的神聖」「曙光」「逆光透夜而來」「大群蝴蝶紛飛」等太陽初生的一切景象。那到底是怎樣的魔術時刻,記得樹,連綿的樹,必須以自行車的速度讓大腿忍受一定承重,只為暢快自行車下行時流暢的風吹過臉(腦海閃過晚上要保濕)。例如跳進溪谷裡感覺冰冰涼涼:例如西瓜、水果,或是自己在裡面游來游去。記得月亮總有風姿,曬月亮這件事是必須溫習的活動。


然後蟬還是蟬:24小時都有蟬在叫,它們彷彿徹日徹夜都不用睡。


#魔術時刻
#過於敏感

#熟男日常










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在山夏山罅

是受什麼召喚的呢?

等到發覺,人已在烏來啦卡路的半山上。似乎很篤定往前,在外哨點補足飲水和手機電力後,只剩下蟬聲、水聲和足下的跫音。那感覺似乎類似某種禪。打傘穿越一陣風雨和日光之後,只聽見風一疊一疊地湧來:上午六時,不慎驚破一群黃粉蝶的夢,頃刻間整群整片一股腦飛出,但因為風的緣故,把蝴蝶的路徑都吹亂了。

事實上喜歡散步。其實只是一個步子接在一個步子後面,時間一拉長好像其實也只是單純的走路。很多畫面跑過腦海,但倏忽即去,直到腦海的頻率好像也只是走路,偶爾迎面來車到視覺餘光範圍,才想到要走到角落,注意力回到現實。

走路有時候會帶來某種安靜的品質,任憑穿林打葉、鷦鷯傳唱、蟬鳴不止、溪流淙淙或偶然路過的狗。日光沿葉篩下卻涼涼的,空氣中都是水的香味:在山夏山罅,淺水與深谷,踏足的地面以一種安靜的速度和質地回應,也許是環抱的綠意與光澤具備某種清朗感,走路的速度隨呼吸的速度逐漸同步增減,端賴上下坡和日照的程度。然後覺得其實我也是其中一棵搖擺的樹。

記得後來是在無人溪谷默默裸游與沉睡,睡醒後再裸游幾回,如此這般反覆。幾小時後原路折返,然後看到很美的夕陽。當然不會忘季回味老街的紹興酒蛋、杏仁茶和一種很香的朱蔥蔥餅加蛋。其實說穿了也只是搭上公車上了山,游了個泳,然後搭車原路回返,回返前吃個東西。而一天也就這樣靜靜的過去了。一切彷彿是一個安靜的夢境。


#熟男日常
#山行
#烏來阿玉溪谷












2018年7月12日 星期四

蒸牛奶



蒸牛奶是很溫柔的一件事。


加熱之後乳脂顆粒悉數釋放芳香,不須加糖也會產生甜甜的感覺;這總讓我憶及抹茶粉研磨的細膩製程,茶磨緩緩滑出約莫2~20微米的顆粒,冰冷石臼在相緣之後變得溫潤,就像玉石給人視覺上的清冽感,但觸手生溫,手澤透發氣味和熱度,抹茶也溫涼苦甜,安靜的收攏,不須加糖也能微微甜。


在奶泡器裡,牛奶注入一部分的空氣,乳脂的部分撐起網狀絲狀薄霧般的泡泡壁;一般來說加奶本有「使風味加厚」「濃郁」的意圖,但奶泡可以同時加厚、蓬鬆、柔細、綿密、滑順與細緻,原本水、空氣和油脂難以混合,但在手打後產生莫名質變,泡沫質地攜帶空氣與輕盈,厚如白脂卻清澈如瓊漿,蒸奶泡自是流奶與蜜,舌尖與喉頭暖暖的,滑入胃底倍覺窩心。


但到底是哪個環節起了界面活性劑的作用呢?加熱時蛋白質逐漸定型,乳脂顆粒類似皂化的概念激起一些泡泡,包覆空氣又溶於水中,擁抱的同時也被擁抱。


是那樣的:原來一切終將成為某種深深而溫柔的理解:保有自己而且成全對方,並且持續容許更多可能。於是那些成為Latte、莎瓦、可可,或嘴上奶白的那一圈。加入蒸奶泡時,質地變得滑順柔細,顆粒破裂時彷彿有空氣飛出,胸口也亮起暖燈。


那時便大概明白:嘴巴裡有雲在飄,肚子裡有陽光按摩你的胃。嘴唇微微上弧形:吻起來也應該是甜甜的味道。


#熟男日常
#聊聊吃的
#蒸牛奶


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我愛熱美式

我愛熱美式。


相較於手法細膩、文化含量深厚、歷史悠久與敘事企圖明顯的精品莊園手沖:講究工序、技法、生產履歷、香味表現及杯測,熱美式頗有free style的味道。


少了上述的包袱和裝逼的必要,義式咖啡機萃取1~2份expresso再兌水加到喜愛的濃度,很自在很隨興,非常符合美式自由主義至上的生活調調。那感覺大概很像穿到洗白的破牛仔褲、緊身白T、短襪和倫登帆布鞋,外加一只包包的概念。


必須說緊身白T真的很好看,一瞬間就能把人變得很有陽光感。特別是身形維持得宜,有點年紀的男生穿起來硬是會有紳士雅痞的味道。不過這種裝扮非常吃胸厚度的立體感,扁身人穿起來雖然安全無誤但就少了點什麼,總之大概就是變得很「路人」然後氣質感覺不太到。


在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興起,人人玩手沖。只是當每個人都不約而同地在那邊淺焙日曬手沖藝妓豆,搞得大家的品味都變得一模一樣,好像在穿制服還是品味標準化罐頭化的時候,突然覺得我開始喜歡上熱美式那種無拘無束free style的調調。咖啡就咖啡,無所謂探討花香果香還是堅果,滑順地給他喝下去,腦袋立馬也變得很自由主義。

#熟男日常
#過於敏感
#熱美式是自由主義代表

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承認已經不合時宜

承認已經不合時宜。

例如始終習慣用紫砂壺手沖小杯鐵觀音多過速成手搖茶,但身邊95%以上的人都告訴我這兩者是一樣的味道,但我總覺得後者喝起來就泥漿水然後超苦。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無糖等於健康,也許本來是這樣沒錯,但大量改良劑、修飾劑、甘味劑、代糖、茶葉萃取液、安定劑再加上菊苣纖維、維生素c和葉綠素和每個字都認識但字湊不起來就看不懂的東西,上面還有「國家認證」「健康食品」字樣,但它也是無糖。

其實我並沒有很想早餐是大豆濃縮蛋白粉,然後補充綜合纖維素,每天還應該額外補充礦物質、維生素、花青素、鈣鎂錠、酵素粉、優格膠囊、茄紅素、Q10、磷蝦油、水解ㅍ型膠原蛋白和褐藻糖膠,藉以排除體內重金屬、PM2.5、賀爾蒙干擾素、環境雌激素、內臟脂肪、三聚氰胺、塑化劑和名稱有看沒有懂每年增加40種以上的東西。

其實我不曉得為什麼健身房已經變成一種必備的需要,爬山這件事卻變成一件又熱又累又煩人的事。其實爬山本來應該要很涼很安靜,但後來看到一群人大肆如蝗蟲過境攀花折木之後只剩下滿地垃圾,其實我當場覺得他們被消滅或摔下縱谷也只是剛剛好而已。

每當○○渡假村開幕的時候,我都抱著某種哀悼的懷念,這表示石虎又被迫遷移、蜻蜓已不能再從容起降、螢火蟲變成遙遠的概念、蝴蝶要到標本室才會有。當目睹老鼠吃了垃圾桶的東西瞬間馬上遽然猝死,然後開架式麵包在四小時過去都沒有螞蟻想要路過,我不確定地球上唯一充滿活力的自然生物是不是只剩下蟑螂。

我記得我以前的夜生活是晚上八點聽收音機到二樓陽台看著滿天星光,然後五分鐘內安然就寢,現在十一點睡還叫做太早,然後所有人都盯著某種方塊物體看。我記得我曾經18:00晚餐老早就消化完畢,現在22:00還未必有空吃頓胡混的晚餐。

不知何時4:00起床看日出變成一種奇怪的活動,畢竟現在的雞8:00才起床,以前是雞叫你起來,現在是12:00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起不來,然後都已經20:00了都還不睡。

但我真正無法理解的是,曾經許多不見的友人相遇都會話匣子關不上,現在見了面一句話都說不出話來,卻得隔著手機打字交談,然後廢話連篇滑到都不用睡覺。

#過於敏感
#熟男日常
#初老後碎念不停嘮叨不完症候群發作

2018年7月8日 星期日

肉桂捲是每日的祈禱



每次我到一家新的麵包或咖啡店,一定會點黑咖啡和肉桂捲這兩個項目。因為黑咖啡幾乎無矯飾空間,完全呈現選豆的新鮮、深淺焙度和咖啡師的品味與眼光。唯一能影響咖啡味道的剩下水質和被熱水注入的方式。

哲學向度的可能是心意、專注、一致性和「空氣」。好的咖啡師能單憑手沖改變酸甜、甘苦、煙燻感與滑順程度,乃至於花香調和堅果調前中後出場順序;當咖啡如文本被做出來,仍需閱讀者完成品嚐,一場從產地到嘴巴的旅程才吿終了。

至於肉桂捲,似是麵包製作史的縮影。在極簡風傳統麵包與後現代矯飾當到的麵包中間,肉桂捲平衡了兩者:一方面是麵團捲好再次發酵的古老技法,另一方面則是在填餡、舖糖或外觀展現上,有了無限創造的可能性。


相同的肉桂捲若在北歐可能只有單純裸麥的原來味道,在法則多了果乾和精巧切割工藝,在美可能加上超多糖霜並華麗造型;日式肉桂捲則呈現某個敘述性,老派日本職人擅長以烘托法只讓肉桂的味道跳出來,新生代日系麵包師則大膽顛覆,麵包展現衝突、彈跳、歌唱或徹底糖化的變化。有時候會這樣,看到了才知道:原來這是麵包呀。


私下則偏愛呈現本質的簡單口感:卸下企圖、搶眼、花俏與華麗之後,有時候只想靜靜感覺酵母在空氣中自然膨發。剖面處塗上辛香料、奶油和糖。最早加上辛香料有祈求健康的意圖,純淨奶油能潔淨身體,非精緻手工炒糖保留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加熱之後悉數釋放日光與大地的風味。


在大量基改小麥徹底淹沒賣場與餐廳之後,味覺老是覺得口乾舌燥,脾氣也變得很緊張,麩質看似「全麥」「全穀」卻誘使發炎、過敏與腸躁,最簡單的指標是,吃下後五分鐘左右嘴巴會感覺酸酸的。


於是格外珍惜那些質地溫和不燥,真的有麵粉味道的麵粉。它們不耐蟲害且無法以慣行農法速成而大量生產,於是從產地到餐桌彙集對「原」物料的堅持、心意和友善地球的信念。


那麼最初肉桂捲到底想訴說什麼呢?在艾薩.史都文的《歐陸香料、小麥、甘蔗與調味的歷史》(暫譯)寫道:在長年寒冷的北歐,當地農家仍是在冷天裡忙於農事,因此利用麵包捲的形式裹上辛香料,方便攜帶且有助發熱。塗上奶油則能延長飽足感,至於沿上糖蜜,不僅為了保存的目的;在食用前稍事以木柴烤熱,便能頃刻間便引導滿室香氣四溢,一家人於是圍爐並家庭祈禱,肉桂捲是一日祈禱的味道。


祈禱是為了什麼呢?
也許讚美、感恩、訴說或企求一個未完的心願。這些與那些,爐火仍熱,搖曳柴火和肉桂的氣味,祈禱完後,彼此分享吃食與閒聊,然後在睡著前,記得眼光的聚首、訴說的交雜和合一的心願。祝福彼此。願所祈求的都會實現。


#聊聊吃的
#吃個肉桂捲講這麼多幹嘛
#老人家碎念講古

肉桂捲和冰滴咖啡,正好在一甜一淡達到口感的平衡 

 中央島長桌

冰滴壺緩緩注入咖啡,要完成一杯咖啡大概四十分鐘 

店內一景,我很喜歡咖啡店裡發生這樣的事情,各忙各的,但是很安靜。 






正好遇上即將的雨天,所以街上的人很少 

書寫與閱讀是我的好朋友

2018年7月7日 星期六

烤物配啤酒


突然就想吃烤物。


大概是基於某個偶然興致、路過、心有靈犀、嘴巴癢、肚餓,或根本都不是,幸好烤物店在島上始終不算難找。燠熱的夏季,想要一種冰鎮的氣泡感配個厚厚的肉感,有別於咖啡配蛋糕勾起各種少女心的文青樂趣,這應該是一種非常大叔的品味,豪爽與蠔爽,鮮蝦或雞肉串,檸檬爽咧敲響舌尖,鮮甜的肉汁和厚肉感滑入,若還有興致與肚內空間,也許也可以點一些鹽烤魚下巴、烤培根配蘆筍、烤番茄夾牛肉和烤鮮蠔。


而鮮蠔、蚵仔、蜆貝、甲殼一類始終是心頭好:扳開硬殼之後,鮮嫩柔韌的核內立即多汁juicy,烤物上冒著燙燙的熱氣,鮮甜度立即提增數倍。奶白色的視覺感,連質地也往牛奶牛油的方向去,但畢竟是海物,吃下去仍是海浪滔滔鹹香四溢的鹽味情調。


別具巧思的應該是氣泡在中間穿插的概念,啤酒單喝其實很苦,但和烤物搭配之後卻類似七喜雪碧可樂的甜了起來只是沒有那麼「美式」那麼無聊的糖漿死甜搶過食材的味道。麥類汁體在氣泡化、釀化之後其內容也是二氧化碳之類的氣體,冰鎮後打開蓋子便開始泡泡清涼,苦甜感直逼喉頭,私下喜歡冰椰汁50%、冰啤酒30%冰塊20%的組合,叫來冰塊、椰水和啤酒之後,現場自己組合,保證滿桌的讚嘆然後想點更多的烤物來配。容易度親切,口感滑順度滿分,少了椰子來配的海鮮烤物,就好像在海邊沒看到草裙舞一樣。


是那樣的,好像是要到了一個年紀開始逐漸理解黑咖啡、苦瓜、啤酒、醬瓜、老人茶和豆腐乳,然後離糖果、汽水、馬卡龍或之類變得還好。到底時間在其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呢?但可以確定的是時間機制在我身上可能失靈,所以現在看到抹茶千層蛋糕的時候我還是會:哇~♥♥️♥️


#聊聊吃的
#好吃到冒泡泡
#烤物配啤酒♥